2025年6月24日,一则消息犹如投入台海湖面的巨石,激起两岸千层浪——大陆郑重宣布,将邀请国民党抗战老兵出席九月的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。然而,连24小时的静默都未能维持,6月25日岛内骤然传出大动作:赖清德当局下令,火速拆除所有军营内的蒋介石铜像!
大陆伸出历史之手,拉紧两岸抗战纽带
这一次大陆阅兵的姿态可谓用意深远。它一面雄壮展示现役尖端装备的"肌肉",一面前所未有地将聚光灯对准那些国民党老兵,无论其现居台湾或大陆。
在台儿庄血肉横飞的城墙上,在常德弹尽粮绝的死守中,在徐州悲壮的突围路上,是这些身着旧军装的耄耋老人,曾真正用身躯构筑了民族存亡的屏障。请他们登上观礼台,挂上沉甸甸的勋章,是以血肉记忆缝合两岸政治伤口的一次尝试——抗战的烽烟曾熔铸出共同命运,那份滚烫的共性不该被时代冷藏。
展开剩余69%然而老兵心态复杂如碎裂的铜镜。有人因这迟来的历史敬意动容北上,却也有人在政治寒流前选择沉默。一位台籍老兵言语苍凉:“当年为家国流尽最后一滴血,何曾想过死后还要被当作战旗争夺。”
铜像砸向历史伤口,赖清德上演政治切割术
大陆善意伸出未及落地,赖清德已挥下斩向历史的利刃。次日他一声令下,工人在刺耳切割声中拆卸铜像基座——这急不可耐的速度,是心虚而非勇气,只暴露当权者面对历史纽带的恐慌。
蒋介石象征的复杂无需回避。于台湾,他既是指挥抗日的统帅,接受日本投降的领导人,也是戒严时代的威权符号。但赖清德需要的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,而是一个急需扫除的"象征障碍"。拆除铜像不过是"去中国化"链条上的必要一环,以历史为敌来掩饰现实中的政治懦弱——仿佛砸掉塑像就抹掉了血脉与文化锚定。
铜像落地的闷响,如同一面撕裂的战旗。岛内瞬间水火分明:国民党的支持者挥舞旗帜,街头呼喊"守护历史",老兵眼中寒意刺骨;民进党支持者则高呼"告别威权",庆祝这切割"中国遗毒"的凯歌。社会裂痕因几尊金属人像被公然撕开,历史伤痕在政治表演下被重新撕开,谁会在乎?
历史岂容快刀斩断,政治操弄终反噬自身
大陆军演接踵而至,台军兵役陡然延长,军购订单加速堆积。台湾海峡水面之下暗流汹涌如同沸腾。
赖清德想用拆除铜像证明自己强硬割裂的立场,却将台湾更深地拖入一场不对称对抗——斩断与大陆的历史脐带无法创造新的生命,只会让现实更痛。
历史早已定格: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军浴血死拼,常德战场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。抗战这幕大剧,国军是前半场的主角。否认这段历史,无异于否认岛屿与大陆在地缘、血缘和文化上的母体联系,只会制造出一代历史认知扭曲的年轻人。
当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被逼站上风暴中心,成为政治靶心——那些拒绝邀请的老人无力再被折腾,受邀者则深陷舆论漩涡——这何尝不是对真正抗日英雄的终极讽刺?这些曾经以血肉之躯捍卫家国的老人,不该在暮年沦为这场丑陋政治角力的注脚。
铜像可被移入慈湖,军营墙壁上突兀的空白亦可填补。但被政治快刀斩断的历史逻辑会留下一道永不愈合的暗伤。
当两岸操盘手急切在博弈棋盘上落子,请看一眼那些勋章斑驳的老人——他们身上承载的,才是民族不该遗忘的真实重量;而急拆铜像者摧毁的,恰是岛屿灵魂深处最不该抛弃的根基。 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发布于:河南省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